收藏
点赞
微博
微信
阅读
1080

昆山3D打印机厂商

小印
2021-07-23 18:35:00

  三月的昆山桃红柳绿,一片盎然生机。千里平畴之上,一片“森林”沐浴春光,蓬勃生长。

  这片“森林”,名曰“科创”。

  众人灌溉 育就“人才森林”

  3月14日,是昆山县令、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的纪念日,恰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昆山举行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发展大会。现场有关领导与院士专家、企业家代表汇聚一堂,共商科创发展大计,气氛热烈。

  14日的大会上,昆山市发布了“人才科创政策4.0版”,签约高端人才科创项目107个,园区建设及签约项目总投资达118亿元……一系列重磅举措背后,彰显出的是百强县冠军发力科创之城建设,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标杆城市的雄心和勇气。

  多年接续奋斗,一路汗水相伴。面对产业大而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缺乏、发展空间有限等短板限制,昆山主动求变,确立了建设国内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从制造之城到科创之城,发展语境在变化,产业格局也在刷新。如今的百强县市“冠军”要“颜值”也要内涵,重速度更重质量。以人才和科创为双引擎,这座活力新城正疾速前进。

  建设产业科创中心,人是最根本的因素。一部昆山发展史,就是一部人才创业史,产业渐进史。通过以人才引领强产业、以核心团队催生新产业的模式,昆山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在知名学府清华大学校园内,有一条专门以昆山命名的道路——“昆山之路”。这条路不长,但却令众多清华学子心生亲近。昆山清华校地合作共建15年来,有300多位清华博士、硕士循着这条“路”,带着技术和项目走进昆山、扎根昆山,为昆山创新发展贡献聪明才智;一批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实施,包括维信诺、天瑞仪器、清陶新能源、湛清环保科技等一批拥有“清华基因”的优质企业在昆山不断成长壮大。

  来的不仅有年轻生力军,还有业界翘楚: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南策文携团队在昆山开发区成立清陶(昆山)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关键材料与生产装备的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生产;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查尔斯·科瑞谭登在昆山开发区设立昆山中环科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团队发力攻坚高难度难降解工业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目前已获得多个项目合同……精英汇聚的“创新天团”成为昆山科创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昆山扎实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借力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所和高校创新资源优势,全力助推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截至目前,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1135项,为昆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对于人才,昆山总是为他们想得更多。 昆山市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是全国县级市中首家进行实体化运作的政府专业科创服务机构。走进中心,办事窗口、金融超市、线上查询区、自主申报区等一一陈列,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政策、生产、生活等275项专业服务。人才走进中心,如同到了自己的家,大到项目审批,小到驾照申领,都有“专人、专线、专窗”办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一站式”、“5A”级人才科创服务机制的“含金量”和尊崇度。

  秀林丰茂,引来金凤凰。通过精心培育,一片片梯次分明的“人才森林”在阳澄湖畔拔地而起。据统计,目前,昆山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达45.6万人,全市共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39人,为全国县(市)之最。累计认定昆山头雁人才团队4个、头雁人才2人,院士项目89个,2018-2020三年新增人才项目总数达到1880个,形成了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才产互融”的喜人发展格局。2020年,昆山2639家人才科创企业实现销售4318.26亿元、纳税142.54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的40.08%、52.12%,成为高质量发展中的一支中坚力量。

  夯基垒土 搭建 “四梁八柱”

  位于昆山高新区内的祖冲之路被许多人誉为“科创生命线”。这条12公里长的道路一路延伸,串联起昆山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昆山市人才科创发展服务中心、阳澄湖科技园、海创大厦等近百个科创载体和平台,如同一根澎湃的主动脉,时刻释放着强大的动能。

  在昆山,祖冲之路只是931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根“毛细血管”。在集聚优质“人才种子”的同时,昆山深耕沃土,营造更加适宜的“气候”,实现撒下一颗种子,长出一片森林的裂变效应。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了科创载体遍地开花,人才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喜人态势。

  位于昆山周市镇的蒲公英科创产业园二期项目最近正紧张赶工建设,园外,等待入驻的企业代表已经排起了长队。园区建设方、昆山城投房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陶燕灵介绍,除了“工业上楼”,二期园区还将配套研发大楼、智慧共享餐厅、高端人才公寓等,以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服务。

  从隐患丛生的废旧厂房化身成为众人追捧的“网红”科创载体,蒲公英周市科创产业园精彩蝶变令人叹服。作为江苏省首批工改 Ma项目,产业园在立项审批、规划运营等方面突破常规,锐意创新,曾获得省市领导肯定。该项目由周市镇联合昆山城投集团、蒲公英孵化器三方共建,通过对园区内存量用地进行“智能”升级,推动工业用地向研发+生产的功能性土地转变,将园区容积率最高提升至3.0,并对标国内一流城市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开启“创业载体+创业服务+创业投资”三位一体的独特模式,高标准招引一批创新水平高、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人才科创项目,目前园区运行良好。

  蒲公英周市科创产业园是昆山科创理念升级动能转换的一个缩影。以科创生态体系为抓手,昆山一着不让推进全市科创空间载体建设,积极“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吸引海内外优质人才科创项目落户。通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昆山构建起科创“大厦”的“四梁八柱”:夏驾河科创走廊、阳澄湖科技园、花桥国际创新港“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建设如火如荼;周市镇、张浦镇、陆家镇三大科创样板镇加速崛起;全市累计启用科创承载空间总面积达422.38万平方米,建成拥有各类科创园区载体170多个,昆山,以“不寻常”的力度,赢得“超预期”的成果。

  在做好载体建设的同时,昆山市锚定全球产业科创最前沿,以产业思维抓科技创新,把目光重点聚焦自主可控的优质项目、龙头项目,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劲增长极: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超算中心、苏州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项目、昆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大飞机全等轴晶体材料3D打印智能装备等项目纷纷落地,正在孕育一个个“金蛋”。

  按照“一体多翼”的发展思路,昆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一起发力,打好协同创新“组合拳”:中科院微电子所功率射频半导体产业创新基地、清陶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国力大真空器件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数十个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落户;依托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越来越多的企业携手高校院所、科研机构,跳出“创新孤岛”,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加入到转型升级、提升科创能力的队伍中。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两年来,累计发布1753项企业技术需求、5517项高校科技成果,累计揭榜合作578个项目,解决330项技术难题,新增投入60.67亿元。

  有硬支撑,还要有软服务。 在做好载体建设和存量优化的同时,昆山市还注重运用市场杠杆力量撬动科创事业发展。昆山创控集团、城投集团等国资战队与社会专业机构携手并进,提供“投、贷、担、融”组合金融和创业安居服务,为科创类企业发展雪中送炭、“加持”助力 ,形成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功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生态系统。

  求解不止 “ π生”发展动能

  在昆山亭林公园内,屹立着“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的雕像。穿越1600多年时空,老人深邃的目光默默注视着脚下的这片热土。“亲量圭尺,躬察仪漏”,岁月流转,科创先贤祖冲之的创新精神历久弥新。如今的昆山人,已经将祖冲之的创新基因注入到血脉之中,求解,再求解,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描绘着一座科创之城的未来画卷,向时代交出满意的答案。

  3月14日,借产业科创中心建设发展大会的东风,昆山紫竹·麦垛科创产业园正式开园。作为升级版的“企业加速器”,紫竹·麦垛科创产业园由上海紫竹高新区与昆山高新区“双向赋能”打造,助力实践沪苏之间国家高新区之间全新的合作模式,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强”建设运营理念,将探索跨区域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的市场化可复制运营路径。

  作为多家科创园的运营人,苏州麦垛科技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洪云在昆山已经创业打拼20余年,他自言见证了昆山从一个小县城到科创活力新城的巨变。对于新园的未来发展,他充满希望,“这是一栋集聚了科技、资本、知识产权等元素的新型科技创新载体,未来将成为昆山科创建设的一扇窗口”。

  感受到昆山科创环境巨变的不止陈洪云一人。2019年年底,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昆山高新区时,建设地块还是杂草丛生,两年不到,装备着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生产线8万平米生产厂房已投入使用。再次亲临现场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目睹巨变,不由发出称赞,“昆山确实不一样。”

  从孵化到加速,从苗圃到森林,昆山科创建设日新月异,令人鼓舞。这种变化背后,既有狂飙突进式的大发展,也有“日拱一卒”式的坚韧和执着。而这是这种久久为功的定力,构建了“从研发到行业,从产业到地方”协同式创新架构。

  “没有一个县市,像昆山这样云集了这么多人才,这么多科创项目”。获评“头雁人才”个人项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对科创昆山赞赏有加。他将昆山比作一把精美小提琴,政府、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协同发力,合奏出一曲美妙动人的科创乐章。正因为这种“同频共振”的效应,点燃了昆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这支多方演绎的“科创进行曲”正进入激越的****乐章——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昆山市不断深化与高端科创载体、科技园区交流合作;着力引聚高层次人才资源,营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以“人才科创新政4.0版”发布为标志,昆山全面提升人才集聚、产才融合、平台赋能、人才服务“四个高地”设计,拟定20条措施,推动科创“引擎”提档加速;随着国家超级计算昆山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国际大科学计划”项目专家论证、世界最小的医用质子加速器横空出世……一批批产出高、科技含量大的重点工程和大项目犹如热带雨林里的参天巨树,支撑起了昆山科创中心主承载区的“骨架”。

  “现在的昆山,创新载体遍地开花,创新活力不断涌动,人人讲科创,人人促科创,人人受惠于科创,科创之城,已经成为昆山最闪亮的金字招牌。”谈到昆山科创事业的巨大变化,昆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科创办、人才办主任陈青林的语气中透露着自豪和喜悦。他信心满满地表示,“昆山就是力争要做科创城市建设‘标杆中的标杆,示范中的示范’!”

  在深耕家园的同时,昆山志存高远,目光向外,积极抢抓“长三角、粤港澳、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以开放促创新,蓄势赋能,自转围绕公转,参与到更大范围的建设之中。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壮大,不断提升昆山经济发展“海拔”。去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总量突破2000家,新获批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1%和47%,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3.7%。这些资源,为昆山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转自:新华网·江苏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