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3d打印市场需求激增
近年来,随着3D打印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相较于传统制造工艺,3D打印由于其柔性生产的优势,适合小批量、定制化、复杂结构生产的需求,这恰恰迎合了终端客户定制化需求不断扩大的趋势。但IDC认为,由于工业3D打印材料成本较高,相较于低端走量的产品,更适合用于生产利润空间大、附加值高的产品,例如康复器械领域的助听器打印、正畸牙套打印,高端运动鞋的鞋中底打印等。
相较于传统工艺,工业3D打印的效率更高,容错性更好。目前,3D打印已经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建筑、汽车等领域,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代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的成功研制,不仅推进了3D打印医疗器械、人工组织器官的临床转化进程,也为3D打印技术的深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3D打印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将三维的几何体拆分为若干个二维平面,根据打印对象的三维数据进行逐层加工,利用成型设备层层材料堆积形成目标立体模型。3D打印技术类型包括熔融沉积式(FDM)、分层叠加式(GLOM)、光敏树脂固液化成式(SLA)、选择性粉末激光烧结式(SLS)、激光选区融化式(SLM)等。与传统的减材制造工艺不同,3D打印技术使用的是增材制造的方式,具有理论全能制造性,花费时间短,生产成本低,能够实现原材料的高效利用,节约能源,是一种更为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制造方式。
目前3D打印公司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设备制造、打印耗材生产、软件开发和3D打印服务。其中,设备制造商往往自带耗材开发与软件研发功能。201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3D打印产业规模达119.56亿美元,其中设备产业规模为52.97亿美元,占行业规模的44.3%。预测在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下,202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20亿美元。
从国内外3D打印的应用领域来看,近两年国外各领域逐渐增强3D打印技术的应用,逐渐实现了在航空、医疗和建筑领域的应用;相比于国外3D打印技术的应用,我国3D打印更多的实现了在航空和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但是其应用多以行业应用的模型为主。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各领域将逐渐深化对该技术的应用,并且不断拓展应用领域。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