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D打印五大重要人物
3DSystems在美国成立,一批在美国游学访问的中国学者率先得到启发,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成为后来国内研发的先驱和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也成为国内3D打印技术的重要科研基地。这些最早接触3D打印的高校研究力量成了如今国内3D打印的领军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01 清华大学—颜永年
颜永年,1938年1月12日出生,教授、博导,第一任清华大学材料成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和第一任清华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所长。
1988年,清华大学颜永年教授在美国UCLA访问期间首次接触3D打印。
1998年回国后开始专攻3D打印,建立了清华大学激光快速成形中心。被称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
颜永年提出“生物制造工程”的概念,并研发了多台生物材料快速成型机,团队成功制作了耳廓支架、人造骨骼、血管、心肌等,将快速成形技术引入生命科学领域。
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
王华明,1962年5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激光增材制造领域专家。起步迅速、屡屡破格晋升、拥有大量学术成就的青年学者。
“金属3D打印“第一位院士。中国激光3D打印引路人。
2005年,成功实现三种激光快速成型钛合金结构件在两种飞机上的装机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2012年1月18日,王华明教授主持的“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03 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
卢秉恒,1945年2月出生,中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1992年,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期间发现3D打印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
1994年卢秉恒教授开始研发国产3D打印机。
1995年卢秉恒教授研发的样机争取到“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
卢秉恒院士团队率先在国内开拓光固化快速成形制造系统研究,开发出国际首创的紫外光快速成型机及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光、电一体化快速制造设备和专用材料,形成了一套国内领先的产品快速开发系统。
04 华中科技大学—史玉升
史玉升,196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北省先进成型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8年,史玉升团队开始了“粉末材料快速成形技术与设备”的研发。
2002年开发出打印尺寸为0.5m×0.5m的装备,即幅面在0.5m×0.5m范围内的制件,都可以通过他们研发的快速设备制造,其成果超过了当时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美国3DSystems公司。
2005年又研制出了打印尺寸为1m×1m的装备,远远超过国外同类装备系统。
2012年,史玉升团队在大型复杂制件整体成形的关键技术方面又获得突破,成功研制出工业级的1.2m×1.2m工作面的快速制造装备,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间的此类装备。
史玉升教授团队研究重点集中于粉末成形(包括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形、选择性激光熔化快速成形、激光/等静压复合近净成形)技术。
05 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
黄卫东,1956年出生,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铸造学会理事长,国家科技部3D打印专家组成员,国家智能制造重大工程项目专家组成员,全国3D打印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黄卫东教授团队研究领域包括激光加工技术、铸造技术、先进材料开发等,主要开发“激光立体成形”的3D打印技术,团队与中航飞机合作解决了C919飞机钛合金结构件的制造问题,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新技术。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