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微博
微信
阅读
2336

3D打印技术在胚胎学方向应用

打印路上的少年
2021-03-18 11:01:09

3D打印技术在胚胎学方向应用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案例整理:刘哲群

联系电话:15846626084

邮箱:cruise_lzq@163.com

应用背景:胚胎学又称发生学,是研究个体发生来源及发育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命的孕育,胚胎的演发过程,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生理演变特征,发育过程中对于生活条件的适应、变异和遗传以及个体发育与种系发育的统一法则等问题。人体胚胎学是以研究人体发生发育为对象的一门学科。人体胚胎标本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对胚胎学的研究意义重大,但是目前人体标本多是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或者通过特殊的生物塑化工艺复刻加工,前者易变色,且难以保存,而后者加工艺较为复杂,且一具尸体仅能复刻一具标本,诸多内部组织结构也难以制作,也有着诸多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通过3D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完整高仿真的人体标本制作。本文介绍了这一过程。

设计制作流程:

1、 使用专用切片扫描仪对胚胎切片进行扫描

2、 基于切面图像进行三维重构

3、 基于重构模型进行二次模型设计

4、 基于模型进行模具设计

5、 3D打印模具

6、 模具及内部结构安装,灌胶制作

1) 切片扫描

使用专用的胚胎切片扫描仪对胚胎标本切面进行图片扫描,获得切面的扫描图像,并按照图层顺序进行编号

2)使用医疗三维重构软件AMIRA对切片图像进行三维重构,包括皮肤、骨骼、脏器等,获得初步的三维模型

3)通过重构的三维模型表面粗糙,因此需要使用3D软件进行二次修复完善,考虑到后期加工制作的工艺限制,初步仅针对重要的器官组织进行复制,并且做适当的简化处理

4)模具设计,基于优化后的三维模型进行相关模具设计

5)3D打印模具

6)硅胶灌注体成型

总结:由于胎儿体积小,很多内部组织使用传统设计加工方式难以制作,且成本费用高,我们通过新型的成型制造技术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低成本、高效率、结构复杂、个性化等。实现高度仿真的模型制作,满足教学、科研需求。相对于现有的标本模型,硅胶仿真模型可以长期保存,且批量生产制作,内部组织结构完整,对整个胚胎学的就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