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微博
微信
阅读
912

巨型“音乐石窟”被3D打印复制

Sirius
2020-05-25 16:42:24

      世界各地的考古实验室、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机构都在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了无数的文物,并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文化遗产的途径。得益于快速成型技术,体验一个国家的艺术品、建筑、文物和其他历史遗迹变得更加容易,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可以在不破坏真品的情况下走近传统文物,还因为它们的重构可以加强研究、记录和保护。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研究院用了5年多的时间,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了世界文化遗产、拥有1500年历史的云冈石窟部分著名石窟。

      2020年5月25日,该研究所近日宣布,云冈石窟中的一个石窟的全尺寸复制品将于近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亮相。据****报道,复制品石窟以原第12号石窟为蓝本,又称 "音乐石窟",由1300多个印模组成。复制品高9米、宽12米、长14米,是科技与文物保护的最新融合。

      "石窟复制品由轻质材料制成,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拆解拼接。未来,我们可以把它展示到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研究室主任宁波透露。

      云冈石窟在1.8万平方米的石窟内有252个石窟和5.1万余尊造像,代表了中国五、六世纪佛教石窟艺术的杰出成就。据了解,这些石窟是在皇室的指示下修建的,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佛教石窟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年接待大量游客。

      原有的音乐洞窟中的图案错综复杂,展示了一排又一排的雕刻乐器、佛像,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引用。洞内的砂岩以红黄相间的色调,使每一件雕刻作品都显得格外突出,显示出北魏时期的绘画风格和乐器,以及当时的宫廷管弦乐和社会音乐制度。它的精致程度,使得石窟的复制难度很大。事实上, 这个项目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包括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模块的3D打印、上色等。

第12号洞窟(来源:中国发现网)

      六十年来,他们专门组织成立了云冈石窟研究院,对石窟的渗水、雨水侵蚀、风化、松动的岩石等一些主要威胁,进行保护、监测和日常维护,作为保护干预的一部分。据该所副所长卢继文介绍,他们在遏制周边环境污染、加固石窟周围松动的岩石、修复壁画和石窟造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古石窟重现昔日的辉煌。

      事实上,早在2003年,研究人员就开始了云冈石窟数字化的探索,试图通过数字化技术永久保存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文献。2017年,得益于3D打印技术,他们将云冈石窟三号石窟制作成了复制品,并在青岛展出。而在2018年,首都北京的居民们又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了1:1复制品的第18号石窟的古代遗迹,由于石窟内的大型佛像雕刻十分精细,被认为是最精美的石窟之一。在这个案例中,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这个复制品的制作,他们动用了20多台3D打印机来完成。

      "云冈石窟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青岛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大多是在看到复制品后,决定来石窟参观。" 

云冈石窟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广数字化技术。从激光扫描到三维建模、摄影测量等,以保护文物古迹,特别是像云冈石窟这样的古建筑群的保护。

      云冈石窟研究院负责人张卓表示,通过集保护、研究、管理、展示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可以让人们了解石窟的现状,及时掌握文物在未来几年内的形态变化。进一步说明,如果石窟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石窟损坏,就可以进行高精度的修复。

      高科技手段,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做出了贡献。其实,云冈石窟并不是国内唯一一个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和展示的先行者。在中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这个有着1600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保护中,专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沉浸式展示、珍贵再现和虚拟互动。此外,还采用数字技术,建立了石窟的三维数字档案和监控系统。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冈石窟的现状很好,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我们把工作重点从抢救性保护转移到了预防和研究性保护上。"纪文表示。

      就在12号石窟复制品准备在浙江展出之际,20多名文物工作者正在同步处理原石窟的裂缝等侵蚀问题,期望通过共同努力,为后人保存下来。这是一个国家利用3D打印技术提升历史和建筑遗产的又一次努力,像之前的叙利亚、韩国、印度,以及整个中东和非洲的许多冲突地区都在努力拯救自己的地标性建筑一样,中国正试图为子孙后代保护过去。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