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微博
微信
阅读
1101

3D打印颠覆医疗产业,听听院士怎么讲

骑着蜗牛狂奔
2021-01-29 15:02:37

钟世镇,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因其将解剖学与3D打印相结合的突破性创新,被称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的倡导者。

1986年,3D打印技术之夫查尔斯·胡尔(Charles W. Hull)发明了第一台3D打印机SLA-250。与传统制造极其不同,3D打印通过增材制造的方式,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生产多样化且形状复杂的物品。因此,SLA-250一问世,3D打印这一颠覆式的生产方式开始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2020年,在这一届创交会上,我们看到了许多因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而激发出的创新,医用3D打印便是其中之一。

和计算机的发明相同,SLA-250是一台体型十分庞大,有效打印空间却非常狭窄的3D打印设备。但经历了近三十五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可以使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当中,阿迪达斯利用3D打印生产出精致如艺术品的Alphaedge 4D运动鞋,捷豹路虎购入3D打印机用于生产其所需的汽车零配件,而在餐饮界,肯德基则在不久前宣布和俄罗斯3D生物打印公司合作开发生物打印技术,利用鸡肉细胞和植物材料"打印"鸡肉,为素食主义、肥胖人群和三高人群带来了一个福音。

而在医疗领域,3D打印亦为医疗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钟世镇院士

虚拟人数据库、数字人、人体器官模型博物馆……钟世镇利用3D打印将人体内的结构可视化,是人体解剖学的一大重要进步。

但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贡献远不止于此,目前3D打印已应用在颌面部鼻、眶等部位的粉碎性骨折整复手术中,缩短了手术时间,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在2019年4月15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人员以病人自身的组织为原材料,3D打印出全球首颗拥有细胞、血管、心室和心房的“完整”心脏,这在全球尚属首例。

目前,人体器官移植资源的短缺是全球都在面临的医学难题,通过借助新兴的3D打印技术让诸多人体组织和器官从虚拟模型变成现实的三维物体,并有望能在临床上代替或修复受损的人体组织和器官。

即使生物3D技术的生物安全性、免疫原性以及高成本也日益受到关注,但随着扫描技术、大数据应用等技术的完善和进步,3D打印将进一步与广阔的医疗市场应用深入契合,设计制造出更为完善的产品,为广大患者造福。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