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点赞
微博
微信
阅读
1041

北京-莫斯科列车运行60年,部分老配件用3D打印

Sirius
2020-05-21 14:22:20

“这辆车还是1995年从德国进口的。经过这么多年,车辆已逐渐老化,很多零件没有地方去买,现在我们用3D打印技术以及数控机床设备来解决这些问题。”5月19日,“最美京铁人”、北京车辆段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表示。

工作人员为K3/4次列车挂国徽 摄影 封面新闻 滕瑾

负责人所说的这辆“车”是K3/4次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车厢。在北京铁路局北京车辆段看到整修一新的绿皮火车车身上悬挂着国徽,国徽下方的列车运行区段指示牌用俄、中、蒙三种文字写着“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
据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介绍,K3/4次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列车于1959年6月4日开行,初期由苏联铁路提供车辆并担任客运乘务。从1960年5月24日开始,由中国铁路提供车辆北京客运段担当列车乘务任务。这趟列车单程运行7818公里,一趟往返行程近3万里,历时13天,是中国铁路开行里程最长的旅客列车。60年来,K3/4次国际列车共计行程5000多万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1200余圈,安全运送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旅客200万多名。

旅客拍摄沿途风光 图片来源:李睿

“这辆车的下面有一个水泵,“它是用来循环热水的,因为高寒地区对泵的要求很高,这个泵的叶轮原车带的是尼龙的,20多年后已经老化没办法用了,咱们就用3D打印机把它用相同材质打印之后再装回去,这样就问题解决了。”
负责人表示,他从1997年开始负责K3/4次列车大修工作,“列车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大修,需要把它全部解体进行金属部件的探伤检查、电器件的维修,这个车的检修工作量会比其他车多一倍,因为它是内燃机车且结构特殊。”
因为车辆特殊,“如果用机油车的工具设备检修这辆车是不行的,我们需要自己做工艺装备。”负责人说,“我们还申请了专利。目前,我们已获得7项专利,包括1个实验台、3个检修特制工装、3个软件著作权。另外,还有7个发明专利正在审核期,预计明年会通过。”

列车换轮 图片来源:李睿

除了的检修,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K3/4次国际列车餐车不“出国”、供暖期长达8个月、停站等候最久长达3小时等“鲜为人知”的秘密。
对于餐车不“出国”,国际联运车间主管库点的副主任石清利表示,“国际联运有规定,K3/4次餐车要通行3国,按照3国列车开行时的协议和动植物检验检疫相关规定,餐车在入国境时挂上、出国境前卸载,由三国各自负责境内路段,比如咱们的餐车到了二连浩特口岸就要被换下,然后换上蒙古国的餐车。”
对于供暖期长达8个月,北京车辆段联运主任韩立忠表示,因为K3/4次列车沿途经过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等特殊气候地带,“一般从9月开始列车就要备煤准备供暖,因为那时列车行至蒙古时,车外温度可能已至零下。而到次年5月,我们才停止供暖,所以实际供暖期可能长达9个月。”
对停站等候长达3小时,中俄二组列车长陈涛表示,“因为在中国境内铁路为1435毫米标准铁轨,俄罗斯、蒙古两国为1520毫米宽轨,轨道制式的不同,列车每次到二连站时,需要轮库更换转向,所以每次车辆都在二连站停靠长达3个小时左右。这时候乘客可以选择留在列车上观看换轮过程,也可以出站看看边境小城。”

本网站转载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